公經社科|教育局教材指引惹議 張欣宇籲避免讓人誤以為傳導不合時宜價值觀
撰文: 區綽彥
發布時間: 2024/08/22 17:12
最後更新: 2024/08/22 18:22
教育局上月公布初中公民、經濟與社會科課程指引,教材有段落指出,倘情侶未能承擔婚前性行為的後果,如未婚懷孕、法律後果等,「應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」。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認為,在教育中,教導未成年人學會愛護自己,負責任地處理親密關係,是應當的,但在今天的社會,「婚前婚後」不是也不應該成為對一個人的道德評價標準,「作為教材,頭等要求就是清晰準確,更要避免讓人誤以為在傳導不合時宜的價值觀。」
葉劉淑儀:青年人婚姻觀念已改變 「應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」對其不適用
行政會議召集人、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指,現在青年人的婚姻觀念已有很大改變,有青年人選擇同居而不正式結婚,也有些是同居後也不打算傳宗接代。因此「應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」對他們不適用。她認為,教育局應教導青少年,在心智未成熟時不應隨便發生性行為,以免他們面對承擔難以面對的後果。
公民、經濟與社會科支援教材中提到,
情侶間拍拖不一定要發生性行為才代表很愛對方,性必須建基於有堅實基礎和承諾的愛,除了性之外,愛仍有很多其他表達方式例如互相關心,互相支持等。 當情侶未能承擔婚前性行為的後果例如未婚懷孕、法律後果、情緒困擾等,應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。
教材中提到,訂立親密界限的方法,如填寫承諾書去訂立親密界限。承諾書中寫,「如果我有性幻想/性衝動,我會透過下列方法加以控制」;「我承諾,我會培養自律、自制和抵禦色情資訊的能力,並明白我的承諾是自愛和尊重對方的表現,從而發展出更健康全面的戀愛關係和人際關係。」
張欣宇指,初看新聞標題,大吃一驚:如若成年人的婚前性行為也要「堅決拒絕」,「在這種價值觀導向下,下一步豈不就是要回到結婚要驗處女處男的思維?這顯然不符合當下主流正常人思維。」他指,仔細反復再閱讀教材行文,才意識到,若從善意解讀的角度出發,教材「可能」想表達的重點是:如若情侶評估自身未能承擔種種後果,則不應該發生關係。但他說,教材實際撰寫的方式,即使對完全成熟的成年人來講,都感到費解,很容易讓人簡單理解為反對婚前性行為。
張欣宇表示,作為一名議員,同時也是一位父親,希望教育局能傾聽瞭解社會產生的反彈和聲音,認真重新審視相關內容。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